胡廷珍,字玉芝,甘肅臨夏市人,一九○二年生于一個經營農商的殷實家庭。
胡廷珍七歲入私塾受啟蒙教育,后入臨夏鳳林高等學堂學習。他學習認真,喜愛寫字作畫,父親專門聘請人為他指導書法;他秉性篤實,熱心助人,因而受到老師和長輩的器重,同學和同輩們的愛戴。
一九一九年,胡廷珍考入蘭州法政學校攻讀。讀書期間,新任校長曾奉命停發該校學生助學金,致使許多家境貧困的學生,生活發生極大困難,而引起強烈不滿。胡廷珍對窮苦同學深表同情。為了表示抗議,他和趙文炳等率領同學罷課,要求恢復和補發助學金。這一行動在社會上震動很大,被稱之為“法政學潮”。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斗爭,當局終于答應學生的要求,恢復和補發了助學金。但胡廷珍、趙文炳二人卻因所謂帶頭鬧事,被學校以整頓校紀為名無理開除。一九二一年,胡、趙二人同往北京求學。行前,同學們依依不舍,紛紛以補發的助學金捐贈資助。
胡廷珍在北京朝陽大學學習期間,和甘肅旅京學生李翰園、王猷宣、李閔學等,積極參加了李大釗同志領導的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斗爭。胡廷珍因擅長演說鼓動,又富有組織才能,因而得到大家的贊揚。革命斗爭實踐,使胡廷珍逐漸煅煉成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一九二四年經李大釗同志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他更加積極自覺地為革命奔走呼號。每逢假期回鄉探親,他總是隨身帶著進步書籍,如宣傳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和俄國十月革命以及馬列主義的書籍,分贈給同學、親友等;在蘭州,他經常與胡蘭谷、魯永年、田志仁、何祥和、王國斌等青年一起聚會,研究探討俄國的十月革命和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并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解放而斗爭到底的決心。在蘭州他先后聯絡了六十多位志同道合的青年,一九二五年夏,假滿回北京前,這些同志在蘭州小西湖舉行了聯歡茶會。在會上,他一再囑咐大家,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密切聯系群眾,宣傳革命,喚醒民眾,準備同封建軍閥勢力作堅決斗爭?;乇本┖?,經常寄回革命書刊供大家學習。在胡廷珍的教育影響下,他們中間的許多人,都陸續參加了革命,有的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兩艘日艦公然掩護奉系軍閥炮轟大沽口,當時傾向革命的國民軍被迫還擊。事后,日、英、美、德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無理向段琪瑞政府提出最后通諜。帝國主義的蠻橫行徑,激起了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三月十八日,為反對賣國軍閥政府和抗議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李大釗同志的親自組織領導下,北京十萬多群眾在天安門舉行集會、游行,遭到段琪瑞政府的血腥鎮壓,釀成“三?一八”慘案。胡廷珍積極參加了這一斗爭。慘案發生后,他不顧個人安危,努力掩護同志,積極搶救傷員;在死難烈士李閔學等人的追悼會上,他義憤填膺,痛陳反動派的罪惡行徑,并鼓勵大家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堅持斗爭。
“三?一八”慘案后,反動派加緊追捕李大釗同志,殘酷迫害革命者,形勢急劇變化,斗爭更加艱巨。但是,反動氣焰沒有嚇倒胡廷珍,革命者的鮮血更加激發了他的斗爭熱情,增強了他的革命斗志。他經常在李大釗同志左右幫助工作,為了避開敵人的追蹤,他和同志們曾轉移到蘇聯駐中國大使館活動,經常工作到深夜方才回校。是年,根據革命工作的需要,黨派胡廷珍同志到廣東,參加廣州國民政府工作,并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在周恩來同志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北閥軍組成后,胡廷珍又被派往北伐軍總政治部,擔任宣傳股股長。一九二六年六月,毛澤東同志在廣州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他經常到農民運動講習所聽毛澤東、肖楚女、鄧中夏等同志的講課,并與從北京來廣州工作也參加聽課的李翰園、胡蘭谷、田志仁等交流學習心得,討論時局,從中受到很大教益。
一九二六年底,黨為了加強對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的政治思想工作,派胡廷珍由廣州到陜西西安,在國民軍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劉伯堅同志領導下工作。一九二七年二月,中共甘肅特別支部在張一悟、宣俠父、錢清泉等領導下,聯合國民黨左派勢力,發動革命青年,打擊了以田昆山等為首的國民黨在甘肅的右派勢力,重新選舉了國民黨甘肅省黨部。不久,右派勢力進行反撲,向馮玉祥告狀,馮令國民黨西北政治委員會,派人調查甘肅黨部問題并加以整頓。經劉伯堅推薦,三月,胡廷珍和王孝錫、保至善、馬凌山等共產黨員,以“西北政治委員會特派甘肅省黨部黨務委員”的身份來到蘭州。
胡廷珍等到達蘭州后,首先對國民黨甘肅省黨部進行了整頓改組。胡廷珍任工商部部長,負責工會工作,王孝錫任青年部長,保至善任農工部長,馬凌山任委員,一些傾向革命的國民黨黨員也參加了省黨部的領導工作,使省黨部的領導權掌握在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員手中。接著又改組了中共甘肅特別支部,胡廷珍任書記,王孝錫任組織部長,馬凌山任宣傳部長。在特別支部領導下,甘肅省特別是蘭州市的革命活動更為廣泛開展起來,發展壯大了黨組織;工會、農會、婦女及青年組織,郵政、理發、挑水及電訊等行業工會,也相繼恢復成立;蘭州的西固、七里河等地和皋蘭縣恢復成立了農民協會;組織了“進化劇社”,創辦了刊物《婦女之聲》,把省立一中??鳛樾麄鞲锩枷氲妮浾撽嚨?,利用一切機會介紹新思想,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抨擊國民黨右派,活動十分活躍。在中共甘肅特別支部的領導下,由王孝錫以甘肅省軍務督辦公署政治部主任、國民黨甘肅省黨部青年部長的身份,于一九二七年四月正式成立“青年社”,從而加強了黨在青年中的組織和宣傳工作,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青年運動相結合,這對國民黨右派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胡廷珍在他的母校法政學校的學生中,先后發展了一批進步青年入社,并在蘭州道升巷租了一所房屋,作為青年們活動和學習的場所,還在何正庵(臨夏人)在蘭州轅門開設的商務印書館經銷部內,成立了“文化書社”,積極開展革命活動。
胡廷珍多次回臨夏積極開展工作,曾在鳳林學堂內的楊公祠,組織進步學生魯成明、牙含章、李建章、石珊、魏秉仁、王硯山及該校教師鄧豪杰等十多人,學習革命理論和蘇聯十月革命經驗。他還介紹楊松軒、曹福祥等加入青年社,介紹段彥平、李劍虹、李應平等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九二七年初,蔣介石與工農為敵,背叛革命的面目日益暴露,一時甘肅上空,陰云密布,右派勢力蠢蠢欲動。為了打擊甘肅省國民黨右派勢力的反動氣焰,擴大革命影響,四月初,特別支部在省政府門前召開了一次反蔣動員大會,胡廷珍、王孝錫都參加了大會。會場上懸掛著孫中山和列寧的巨幅畫像,張貼著“共產黨萬歲、“馬列主義萬歲”等標語口號。會上散發了宣傳品,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揭露蔣介石及甘肅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嘴臉。這次大會,動員了廣大群眾,制造了社會輿論,使國民黨右派的囂張氣焰不得不有所收斂。
一九二六年九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后,胡廷珍曾對馮參加革命抱有很大希望,認為“有馮玉祥參加抗戰,革命成功沒有問題”。然而,一九二七年春季以后,馮玉祥逐漸傾向蔣介石,特別是“四?一二”以后蔣馮合流反共,對胡廷珍是一個很大的教育,使他認清了自己以前的幼稚,破除了對馮玉祥的幻想,堅定了他與新舊軍閥斗爭的決心。一九二七年四月中旬,劉郁芬在蘭州五泉山召開的軍干會上,發表了冠冕堂皇的講話,胡廷珍立即當眾發表演說,駁斥劉郁芬在甘肅施政中的弊端,揭露了劉的偽君子面目。
由于胡廷珍、王孝錫努力工作,深入發動群眾,成績顯著,給甘肅帶來了新的政治局面。因此,他們雖然在蘭州時間不長,卻很快成為有影響的人物?!八?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后,革命形勢急轉直下,胡廷珍于四月中旬在蘭州安定門外下溝九號(現五十二號)馬效余同志家中,召開了一次黨的秘密會議。有三十多人參加,共商大局,研究對策,準備組織力量進行必要的斗爭和預防策略。
一九二七年四月下旬,胡廷珍到臨夏開展工作,教育界、工商界及地方紳士四百多人,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胡廷珍在會上發表演說,講述革命形勢,宣傳革命道理,號召學習蘇聯革命經驗,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并將一些革命書刊和馬克思、列寧像片以及刻有本人題詞的青銅墨盒等,分別送給學校及親友。
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各地反動勢力相繼向革命進行反撲。四月二十八日,奉系軍閥不顧全國各界的強烈反對,在北京殺害了李大釗等二十位同志。消息傳來,全國震驚。為了悼念李大釗同志,甘肅特別支部決定舉行隆重的追悼會。五月七日,胡廷珍組織臨夏各族各界人士六百多人,在東關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鳳林學堂進步青年學生,佩戴黑紗,腳穿白鞋;會場上掛滿了挽聯、挽帳等。胡廷珍還親筆寫了“李大刮同志精神不死”的橫額,并在追悼會上發表演說,介紹了李大釗同志的生平事跡和革命精神,控訴了蔣介石叛變革命的罪行,號召大家繼承和發揚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把反帝、反封建、反新舊軍閥的斗爭進行到底。同日,在蘭州由王孝錫同志主持,在東校場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臨洮、天水等地,也舉行了追悼活動。這些悼念活動,教育了人民,提高了群眾反帝、反封建、反軍閥斗爭的覺悟,但也引起了國民黨右派勢力對胡廷珍、王孝錫等共產黨人的注意和仇恨。
當胡廷珍回到蘭州時,反革命勢力已十分猖獗。一九二七年六月十九日,馮玉祥同蔣介石、胡漢民等在徐州舉行會議,決定寧漢合作,反蘇反共。接著,馮玉祥命令解散所部共產黨組織,“禮送”共產黨人離開國民軍,并公開迫害共產黨人。劉郁芬也在甘肅開展“清黨”活動,指令一律停止軍隊政治工作及各級黨務工作。七月,胡廷珍、王孝錫、保至善、馬凌山等接到馮玉祥調他們去鄭州開會的命令,便乘車前往西安。車行至陜西長武時,恰遇從武漢回甘的共產黨人許清祺、張子騫、楊澍、萬繼承及祁文波等,才得知全國形勢的嚴重。他們到西安后,又會見了西安黨的負責人趙葆華同志,向他們介紹了形勢。大家一致認為,馮玉祥令他們去鄭州開會,可能是圈套,于是決定先去河南洛陽,向劉伯堅同志請示匯報。
當他們到達洛陽時,劉伯堅已被“禮送”前往武漢,他們便直奔武漢找黨。此時,武漢形勢急轉直下,時局十分緊張。黨組織指示他們迅速返回陜甘,就地堅持斗爭。胡廷珍等回來后,得知保至善已在西安被捕,陜西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他便和王孝錫回到甘肅寧縣,暫住在王孝錫的家中。胡廷珍同志抓住暫時逗留機會,給當地高等學堂教師、學生宣傳革命斗爭形勢,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同時為師生書寫對聯、中軸、條幅,并在一窯洞墻上題寫“養精蓄銳”四字,還抄錄岳飛《滿江紅》詞。以互相砥礪。不久,任鼎昌同志回到寧縣,帶來黨的指示。經過研究,王孝錫等在寧縣堅持斗爭,胡廷珍回到家鄉臨夏開辟工作。
甘肅“清黨”開始后,許多共產黨員、青年社員被捕被害,胡廷珍、王孝錫等被“通緝”抓拿。臨夏縣縣長馬鳳圖,先抓來胡廷珍的姨夫魯效曾、妹夫黃國祥,嚴刑拷打,逼問胡廷珍的去向。并派軍政人員到胡廷珍的親戚家中搜查,還到胡廷珍家,破門挖坑,翻箱倒柜,最后將胡廷珍的家產全部沒收。八月,胡廷珍經天水、臨洮等地,秘密回到臨夏,隱居在親友家中。白天在家隱蔽,夜晚進行活動。他一方面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恢復黨的組織,開展進步人士的統戰工作;另一方面進行秘密串連,準備組織一批回、漢勞動群眾待機暴動。
臨夏是封建軍閥統治十分嚴酷的地方,雖然胡廷珍的活動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但時間一長,反動派已有所聞。一九二八年,反動當局獲悉胡廷珍確已回到臨夏活動。正值此期間,回族青年馬仲英從青海來到臨夏舉行武裝暴動,圍攻河州城。反動當局便借機大搞反共宣傳,造謠說:馬仲英起事與胡廷珍等共產黨人有聯系,從而加緊通輯追捕胡廷珍等同志。
胡廷珍的戰友和親屬,對他的安危十分關心,想方設法幫助胡廷珍躲避敵人的追捕。在蘭州,何正庵、程憲宜等得知情況緊急后,立即電告臨夏的何恕庵:“蘭州古月大漲價,請轉告大老板,將貨藏起”(注:古月,當地胡椒代名,這里暗示胡廷珍),用暗語提醒胡廷珍注意隱蔽。為了躲避敵人的瘋狂搜捕,一九二八年十月,胡廷珍化裝成糶糧的農民,身背兩條口袋,混入稠密的人群中步出東門,行到北塬五里巷口后,騎著事先備好的馬匹離開了臨夏,化名王文,住在永靖縣的炳靈寺。他和藹可親,雖然只住了十幾天,卻和寺內喇嘛相處得十分融洽。臨走時,小喇嘛依依不舍,寺內魏管家還贈送十個銀元,作為路費。為了了解蘭州的情況,胡廷珍來到離蘭州不遠的河口。在此恰遇他在鳳林學校念書時的老師蔣再書,便上前機警地說:“我叫何文,是您在鳳林的學生”。老師會意地說:“只要你不是胡廷珍”就好了,現在對他通輯搜捕的很厲害,你告訴‘他’千萬不要疏忽?!蓖緜兊年P懷,更加鼓舞了胡廷珍的斗爭信心。以后一個時期,他有時改扮和尚,有時裝扮商人,來往于甘溝寺、八咪山、永登的高塔山等地,廣泛接觸群眾,宣傳革命道理,擴大革命影響。
一九二九年初,胡廷珍在蘭州附近的黃茨灘,約見了田志仁同志。說他已聯絡了部分回漢農民,準備暴動,想和王孝錫一同組織發動,但沒有收到王的回信;并想急需了解省城情況。田志仁隨即到了蘭州,但此時王孝錫、保至善已光榮犧牲。當胡廷珍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十分悲痛,痛哭道:“革命的兒子娃,一定不忘階級仇!”此后一年,他雖在臨夏、永登、永靖以及青海等地活動,但由于特支組織委員王孝錫犧牲,特支已不復存在,難以開展工作。他對同志們說:“我在甘肅身份暴露,無法開展革命,我要去新疆、去蘇聯,再為先烈報仇?!币痪湃柲甓?,胡廷珍將臨夏的工作,轉交給段練平、李應平、李劍虹、楊松軒等人,化名何義之,攜帶妻子兒女,奔赴新疆。
當時正值馬仲英在寧夏收集舊部準備進攻甘州(今張掖縣),河西走廊防守甚嚴,局勢十分緊張。胡廷珍一家來到甘州時,城門緊閉,不得入城。正在無奈之際,幸遇在甘州公安局做事的熟人,一家人乘坐木框吊進城里,暫住在舅爺馬輝若家中(卸任不久的甘州縣長)。他每日除看書學習之外,還對表弟馬曉余進行革命教育。馬曉余對胡廷珍的革命行動很不理解,問他:“你經歷這么大的風險,何日才有自由?”胡廷珍耐心地說:“革命就是這樣,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清朝帝制,受盡了多少苦難曲折;偉大的列寧為了打倒沙皇,在世界上創造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逮捕流放,受了多少艱難險阻!外國民歌說得好,‘過了嚴冬臘月,又是明媚春光’,對一個革命者來說,有志者事竟成嘛!馬曉余問:“你為革命落得抄家、懸賞賣頭的‘罪過’,你又是如何看的呢?”胡廷珍說:“大丈夫為革命戰死沙場,馬革裹尸還!”馬曉余又問:“中國地方很大,你何必單身匹馬,出塞避秦?”胡廷珍解釋道:“我去迪化(今烏魯木齊),并非去桃園避秦,而是因為新疆與蘇聯相鄰,我的目的是借道新疆去蘇聯學習”。胡廷珍鼓勵馬曉余好好學習,將來去蘇聯學習深造,投身于解放祖國的偉大事業中去。他還寫了許多詩賦,連同其他時期寫作的二十萬字,編為《甘泉隨筆》。
同年秋,胡廷珍一家離甘州,經月余行程,到達迪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督辦金樹仁,因早已收到反動當局對胡廷珍的通輯令,并聽信:胡廷珍和馬仲英有聯系,派人在馬部搞政治工作,有窺探新疆省之企圖的謠傳,故對胡到新疆存有戒心。他企圖將胡廷珍或就地殺害,或押回甘肅。他找胡面談,進行威脅,說什么“你們共產黨人,把自己家庭毀了,把關內甘肅鬧得亂亂的,又來新疆禍害,這是不許可的,我要把你解送甘肅辦理”。面對這種無理指責,胡廷珍十分氣憤,便嚴詞回答:“督辦,我已來到新疆,這是你管的地盤,一切在你,你想咋辦就咋辦吧”!說罷,憤然而退。金樹仁是甘肅永靖縣人,在臨夏城內教書多年,他的周圍有不少甘肅人,有些和胡廷珍早就相識。這些人對金樹仁再三勸說:胡廷珍青年有為,是西北的人才,在甘肅的作為是新潮流的趨勢;可讓他或農或商;不參與軍政就是了。省政府秘書長魯效祖是胡廷珍的姑夫,也對金樹仁提出留胡新疆“躬耕田畝”的建議。最后金樹仁礙于眾人說情,暫且答應讓胡廷珍攜帶眷屬在瑪納斯(今綏來縣)居住,自找出路,不得隨便行動。這實際上是將胡廷珍一家監禁在綏來縣。
一九三二年秋,胡廷珍在綏來縣東關開了一個小雜貨鋪謀生。他以何義之之名,經常與外界秘密書信往來,并時刻籌劃著前往蘇聯的事。但因監視甚嚴,加之路費無著,不得成行。為了籌集路費,一九三二年冬,他前往迪化省政府,通過秘書長魯效祖的活動,以小鋪難以維持生活為由,得到省財政廳同意,由胡廷珍和一個姓陳的人包收綏來縣城牲畜屠宰稅務,籌劃了一些活動經費。
一九三三年農歷二月,馬仲英部在連續攻陷吐魯番、鄯善之后,繞道進攻瑪納斯??h政府當局懷疑胡廷珍與馬仲英有勾結,怕他里應外合奪取縣城,便在馬部攻城之前,將胡廷珍監禁在舊城縣衙內。當馬仲英兵臨城下時,反動當局根據上級的密示,槍殺了胡廷珍。時年僅三十一歲。
胡廷珍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早期負責人之一,是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特別是在革命處于低潮,自己處在危險時刻,與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仍堅信共產主義,不怕艱難險阻,不遺余力地為革命奔走,最終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了生命。他的革命精神和優秀品質,將永遠留在甘肅人民的心中。一九六三年,胡廷珍同志的戰友田志仁老先生(臨夏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政協委員),赴新疆探親,途經綏來縣城時,回憶亡友,賦詩一首,抒發對烈士的深切懷念:
赤心耿耿為革命,艱險累家志未更;
血染黃沙無反顧,忠魂笑迎曙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