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甘肅隴南,我看到的是一幅江南美景,小橋流水、粉墻黛瓦、亭臺樓閣……”。
甘肅還有這么好的地方?!有一句話一直在甘肅流傳:“早知有隴南,何必下江南”。
隴南地處甘陜川三省要沖、甘肅東南部的秦巴山地里,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被譽為“隴上江南”。這里藏著與干旱、堅硬的北方風格迥異的秀麗勝景:氣候宜人、景色優美,水網密布、物產豐富,永葆最古典的詩意,集齊最鮮明的江南特質,是道不盡的溫柔之鄉,寫不完的繁華之地,完全超出了我這個香港人的想象。
獨特的地貌構造與自然景觀造就了隴南神奇靈秀之美,既具北國之雄奇,又有南國之靈秀,走進美麗隴南,猶如欣賞一幅幅神奇畫卷。
宕昌官鵝溝在西北一直享有“小九寨溝”之美譽。因水而活,因水而神秀,景區內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湖泊20余處,瀑布10余處,移步換景,美不勝收,是鑲嵌在隴上江南的一顆璀璨明珠。
成縣雞峰山巍然挺立,山峰相連,雄偉壯觀,遠觀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俯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繡,藍天白云,綠茵如染,是一幅絢麗多姿的錦繡圖景。
武都萬象洞神秘奇幻,乳石遍布,琳瑯多姿,宛如巧奪天工、包羅萬象的地府龍宮,“北方第一洞”的美名享譽四方,是隴南大地上一張最為靚麗的文旅名片。
文縣天池由地殼活動擠壓形成,群山萬壑如同一雙雙手,托起高山上的一面“寶鏡”,漲不見溢,枯不見涸,有風無浪,仿佛萬古時光在此凝結。青山綠水,風光秀美,碧波微漾的天池,充滿江南水鄉情韻。
西和晚霞湖地處西漢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湖水即是酈道元《水經注·漾水》所稱的建安之水。悠悠晚霞湖,綿綿仇池風,峰巒疊嶂、涌碧疊綠的起伏連綿里,征戰的風云遠去,消散在山河的記憶,沉淀在山山峁峁的斷壁殘垣,千峰萬壑揖拱,一水七河蜿蜒。走進晚霞湖,便是一次尋古探幽,與萬化冥合,如入仙境,水秀山雄,形勝景奇。
隴南之美在于水。江河滋潤,水靈清秀。隴南是甘肅境內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也是隴原水資源富集的地帶,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江河滋潤著山川大地,更是一道道俊美秀麗的風景。
白龍江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是大自然對隴南的厚重饋贈,也是隴南兒女的生命源泉。滔滔江河,水潤萬物,澤被四方,萬古長流,歷經滄桑,穿山林、跨峽谷,眾溪匯集,融入長江,終歸東海。白龍江水哺育著兩岸勤勞淳樸的人民,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奮力前行。
白水江是白龍江的支流,流域面廣,徑流量大,四季常綠,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連綿的山拱衛著碧綠的水,碧綠的水倒映著連綿的山,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蕩舟白水江上,如同走進了綿延幽深的山水長廊,真切體味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江南水鄉韻味。
嘉陵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自陜西鳳縣入境,流經兩當縣、徽縣,不舍晝夜、一路歡歌,從大山走來,滋潤花草樹木,秋天的斑斕在這里交相疊映。經歷了春夏的洗練,一江秋水,微波粼粼,昭示著她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蔽鳚h水流經隴南禮縣,河水潺潺,汩汩流淌,孕育了秦人故地,見證了大秦帝國艱苦創業的歷史。抖落歷史的風塵,身披新世紀的朝霞,蘋果產業、蘋果之城正在西漢水畔悄然崛起。
四大水系之外,成縣東河、兩當廣香河、康縣燕子河,一條條清澈的河水穿城而過,一泓泓碧綠的池水涵養山川。碧波蕩漾,錦鱗游泳,浮光躍金,一碧萬頃,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與靈氣,洋溢著隴上江南詩畫一般的神韻。
隴南之美在于物產。物華天寶,生機盎然。亞熱帶向北溫帶過渡的獨特氣候,賦予了隴南豐富殷實的生態資源,有自然生長樹種1300多種,中藥材1200多種,是甘肅唯一的油橄欖、茶葉等亞熱帶作物產地,也是全省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和出口基地,當歸、紅芪、大黃、半夏、紋黨參等道地中藥材馳名國內外,有“千年藥鄉”之稱。
隴南油橄欖面積65萬畝、居全國第一,花椒面積268萬畝、居全國第一,核桃面積436萬畝、居全國第三,“麻辣香甜”品牌初見成效。
隴南是甘肅野生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野生動植物數量占全省60%,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占全省70%,是野生動物和珍禽異獸棲息繁衍的樂園。境內有野生動物300多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大鯢等珍稀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
隴南礦產資源前景廣闊,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34種,有全國第二大礦體——西成鉛鋅礦帶,鉛、鋅、金、銻、重晶石儲量位列全國前十,被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譽為“寶貝的復雜地帶”。
以有色冶金、白酒釀造、農產品和中藥材加工為主的生態工業體系初步建立,正在朝著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我眼里的隴上江南、甘肅明珠,自然環境、人文氣息相融合,沒有大城市的擁擠和喧鬧,卻有著小家碧玉的溫婉,更有奮力追夢的豪氣。
(作者為甘肅省政協住香港委員,文字采用了有關官方和個人的資料,在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