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新格局下,“蘭西城市群”如何建?
——省政協委員提案建議深耕細作“蘭西城市群”重塑西北經濟地圖
當前,城市群是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空間力量,不僅能重塑中國經濟地理,也深刻影響著區域經濟布局。
“完善區域路網工程,加快‘蘭西城市群’建設,打造甘青區域合作創新發展示范區?!痹诮衲甑氖≌ぷ鲌蟾嬷?,“蘭西城市群”建設路線圖進一步明晰,意味著甘青兩省、蘭西雙城的一體化進程已經進入“深耕細作”的新階段。
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發揮各地比較優勢,省政協委員用提案的方式,聚焦“蘭西城市群”建設,積極建言獻策,共話未來發展。
建立甘青兩省高位溝通合作機制
“這是一座友誼橋、致富橋、民生橋、便民橋?!?說起一年前通車的川海大橋,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和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的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在加快“蘭西城市群”建設的背景下,全長1.625公里的川海大橋極具象征意義。
地理的分割,一座橋便可以連接。但是,政策的鴻溝卻需要更多的智慧才能填平。同屬民和盆地的紅古區與民和縣因分屬甘青兩個省份,各方面政策差距較大。民革甘肅省委會在調研中發現,紅古區的優勢產業諸如電解鋁、炭素、鐵合金等均屬高載能產業,工業電價對企業生存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因甘青兩省電源結構不同,紅古區工業電價遠高于毗鄰的民和縣,導致企業成本高掛,影響上下游關聯行業的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不利于“蘭西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縣區層面落實國家戰略缺乏有力統籌與協調機制?!边@是民革甘肅省委會在調研中感觸最深的一點。無獨有偶,省政協外事委在調研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于《關于進一步推進“蘭西城市群”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的提案》中指出,甘青兩省推進“蘭西城市群”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制度化程度不高、利益協調不夠、社會協作不充分等問題,致使整體推進效果不理想。
為此,民革甘肅省委會建議,在兩省簽署的《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動蘭州—西寧城市群高質量協同發展框架協議》的基礎上,盡快細化建立兩省高位溝通合作機制,例如共同編制總體規劃、出臺支持意見等。省政協外事委則從設立常設領導小組、建立專門協商機制、強化協作規則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例如由兩省主要領導牽頭,成立“蘭西城市群”建設常設領導小組;對城市群建設區域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布局、生態保護等重大事項,建立兩省專項協作機構,成立由雙方共同參與的政府工作團隊、專家咨詢小組等,形成切實平衡各方利益、有約束力的實施協議;還應推進城市群建設的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的廣泛協作,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
雙城互補一體化發展
蘭州和西寧就像兩只握緊的拳頭,必須找到各自的位置和力道才能揮出最有利的那記“重拳”,重塑他們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蘭西城市群”位于西部腹地,規劃范圍包括我省的蘭州、白銀、定西、臨夏以及青海省的西寧、海東、海北、海南、黃南等市州,具有區位優勢明顯、資源稟賦和經濟基礎較好、外貿特色鮮明等特點。
九三學社甘肅省委會調研后認為,加快推進“蘭西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對于促進地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在提案中建議,應抓緊推動城市群內產業協同一體化、對外合作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利用群內豐富的煤炭、天然氣等資源,一體化發展有色冶金、煤化工、炭素新材料、循環經濟等產業;應將蘭洽會、西洽會合并,甘青兩省聯合向國家申請創辦國家層面的“中國—泛中亞博覽會”等開放平臺,依托蘭州國際陸港和青藏國際陸港,開展國家西北物流基地工程項目建設,并推動建設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和西寧綜合保稅區向自貿區升級等工程;應加快建設以蘭州、西寧為核心,對接中西亞國家的鐵路主干線,爭取將絲綢之路鐵路編組中心站落地蘭州,打造面向中西亞的國際門戶樞紐機場,形成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市域(郊)鐵路為重點的“蘭西城市群”城際綜合快速路網。
省政協委員王波也在提案中建議,應立足蘭州在“蘭西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依托蘭洽會、綜合保稅區和正在申請的自貿試驗區,建設泛中亞能源交易、國家應急物資保障和“蘭西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實現“蘭西城市群”城際間的協同發展。
省政協委員惠全紅也在提案中建議,蘭州市應發揮好省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要素空間轉換、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打造新型產業社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萑t委員表示,蘭州應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引領,不斷優化城市人口結構,全面有效放開蘭州市、蘭州新區落戶條件,著力提升城市人才競爭力,確保留得住人、引得進人,有效保障“蘭西城市群”乃至全省更廣區域公共服務需求,為“蘭西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